丰收中国丨从会种地到“慧”种地 科技支撑粮食(2)
【作者】网站采编
【关键词】
【摘要】:和最初的形态相比,现在的它们,身价倍增,市场需求旺盛。值得一提的是,这些玉米深加工制品废弃后,可以在土壤中降解,从而实现“从地里来、回到和最初的形态相比,现在的它们,身价倍增,市场需求旺盛。值得一提的是,这些玉米深加工制品废弃后,可以在土壤中降解,从而实现“从地里来、回到地里去”的循环。
现代化的加工舱内,这种玉米辅料在160~170℃的高温下融化,融化后的黏稠液体被注射到模具内,有制造吸管的模具,也有制造刀叉的模具,各种智能的机械手忙得不可开交。
吉林省大安市智慧农场负责人 潘修强:我们巡视的无人机已经开始起飞了,它就是我们指挥中心的一个千里眼。我们要是没有这个巡视的无人机呢,我们每个田块,就十五垧地就得需要人去看。现在有它呢,就可以代替50个人的巡视效果。
大国粮仓里的科技范儿 记者探访中央储备粮最大单体库
吉林省大安市智慧农场技术人员 葛艳俊:我们未来的农田干活,农田作业就跟打游戏一样,坐在办公室里吹着空调,喝着咖啡就可以把农活去干了。然后我们一台这样模拟器可以接管多台设备。我现在是远程操作农机,然后我们也可以通过系统,把它驾驶到地里面去之后它自动驾驶,根据我们规划好的路线自动驾驶。
吉林省大安市智慧农场技术人员 沈强:我们不会再像以前那样了,扛着锄头或者是手开拖拉机,天天在地里面来回跑。现在我们可以坐在办公室里面,我们可以把我们很多工作都能做了。
中粮生物科技项目负责人 崔兆宁:玉米是变身最多、最复杂的农产品,从初级加工到深度加工,再到高附加值加工,越变附加值越高、应用领域越广。现在,玉米精深加工已经形成一条“黄金产业链”,玉米高附加值转化也能使农民从中受益,从而形成良性的循环。
辽宁省大连市的中储粮大连直属库,是目前最大的中央储备粮单体库。这里究竟有多大?大连库的总面积达到62万平方米,有87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。这里的总仓容达到了128万吨。
吉林省大安市智慧农场技术人员 葛艳俊:我们就通过这样的标准农事、标准模板、标准种植数据来指导种植,我们的新农人每天手机里面就能看得到今天应该干什么,是系统自动下发的任务。
手中有粮,还要守护好粮。接下来跟随总台记者的镜头,一起去中储粮大连直属库,也是目前最大的中央储备粮单体库看一看,大国粮仓里的科技范儿。
本周是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,10月16日,将迎来世界粮食日。今年我国确定的主题是“保障粮食供给、端牢中国饭碗”,聚焦这十年粮食生产和农产品供应取得的成就。
总台记者 季熠非:只要粮食进入到仓内,这里的粮情监测系统就可以自动监测粮温、仓温、外温等数据。同时仓内的可远程遥控的高清摄像头,可以将我手中这样的小小的玉米粒放大到手掌这么大。
文章来源:《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》 网址: http://www.zgaqsckxjs.cn/zonghexinwen/2022/1017/2260.html